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吧!
编者按:
告别夏日秋意浓,金秋旅行正当时。即日起,章丘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章丘融媒推出“【泉在济南享金秋】·这里是章丘之街镇游”系列宣传报道,邀广大市民游客体验章丘的民俗文化、田园风光、特色美食、手造技艺……来吧,一起带上您的好心情, 邂逅金秋的浪漫诗篇,漫步原野,感受金秋的岁月静好!
秋雨绵绵
时而轻盈飘洒
织就一幅朦胧诗卷
时而细密敲窗
带来一抹清冽与静谧
初秋的官庄,仿佛被一层轻纱般的云雾深情拥抱,群山隐隐,云雾与山峦交织缠绵,勾勒出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秋日水墨画,此情此景,恰似“山行云雾间,人游梦幻里”,让人恍若置身仙境,忘却尘嚣。
古村古韵:齐鲁古村的时光印记
朱家峪,这座被誉为“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的山村,静静地躺在胡山北麓的怀抱中,三面青山如黛,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她铺设的绿色屏障,守护着这份历史的宁静与深邃。穿越六百年的时光隧道,朱家峪仿佛一位慈祥的老者,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在这里,每一块石板、每一座古桥、每一眼甘泉、每一栋祠庙,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共同承载着朱家峪人民世代相传的生活智慧和文化精髓,编织着朱家峪丰富而深厚的历史画卷。
除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生态资源外,朱家峪还以其多姿多彩的风景名胜吸引着八方游客:春日里,山花烂漫,绿意盎然;夏日中,溪水潺潺,清凉宜人;秋风起时,层林尽染,五彩斑斓;冬雪覆盖下,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四季更迭中,朱家峪展现出不同的风情与韵味,让人流连忘返。
百花田园:融入自然的诗意栖居
泉城百花园田园综合体是山东省省级田园综合体、济南市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发展典型示范项目。
春日的百花园,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盛宴,樱花如粉色的云朵,花瓣随风轻舞,铺就了一条条梦幻的步道,阳光透过花枝,洒下斑驳光影,与樱花的柔美交织成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画卷。而园中海棠则以温婉的姿态,点缀于樱花之后,淡粉与深红交织,为这春日田园添上了一抹雅致与诗意。住在花园里与百花同眠是什么感觉呢?到漫心酒店你就知道啦。泉城百花园与华住集团合作建设的漫心度假酒店集餐饮、住宿、婚庆、会议培训、研学于一体,在这里,推开窗扉,就能听见窗外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声音,呼吸间满是自然的芬芳。
错过了春日不要紧,秋日的百花园也是别有韵味,田埂小径两旁,药菊竞相绽放,以那抹娇嫩的鹅黄,热情地迎接着每一位探访者。药菊不仅好看,更有药用价值,当药菊处于最佳采收期时,泉城百花园趁鲜加工车间的工人们会迅速而细致地将其采摘下来,以科学严谨的流程进行加工,最大程度地保留其药用成分和营养价值。
继续悠然北行,一排排民宿悄然映入眼帘,这里不仅提供住宿与便捷的停车设施,更将花海观光与田园采摘的乐趣完美融合,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小桥流水,碧草如茵,藤蔓轻绕,青瓦白墙间透露出古朴与宁静,仿佛每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岁月的温柔。推开那扇朱红色的门扉,迎接你的不再是匆匆的过客身份,而是归家的温馨与安宁。
古村乡愁:岁月流转的历史传承
在东矾硫村这片古朴的村落中,历史的脉络如同一条蜿蜒的溪流,缓缓流淌在每一寸石板与青砖之间。漫步于古街之上,每一步都仿佛踏进了时光的深处,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细细品味那份在时光中沉淀的韵味。
岁月悠悠,东矾硫村在岁月的尘埃中辗转了数百年。2021年,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李良凭借着对家乡的深情厚谊和对传统文化的无限热爱,成立了李良根艺文化馆。这座公益性文化场馆的诞生,不仅是对古建筑的一次成功修复,更是对根艺文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力传承与弘扬,这里的每一件根艺作品,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合,那些原本沉睡于山林间的树根,经过时间的洗礼与匠人的精心雕琢,摇身一变,成为了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艺术品。伴着对根艺艺术体验的意犹未尽,继续前行就来到了东矾硫村采摘园。这里占地十亩,种满了五彩圣女果和甜瓜,其新奇与口感一定不会让你失望。踏上乡间小道,吹着迎面清风,品尝一下采摘园里的圣女果,原来古村也可以有甜美的味道。
龙洞熏风:幽谷仙境与味蕾盛宴
赵八洞位于天苍岭北麓的四季山半腰,清道光年间《济南府志》曾记载:“相传古有樵夫赵八居此”,遂得“赵八洞”之名。步入这方石洞,右侧高处有一自然洞窗,直径约莫两尺有余,宛如苍穹之眼,引人仰望,青天白云悠然其间,顿觉心胸豁然开朗。洞内南侧,一平台静卧,冬春之际,平滑如镜,宛若玉床;及至夏秋,山泉潺潺,轻拂过这“龙床”,更添几分清幽之气。沿“龙床”而上,一小洞幽然,仅容一人侧身而过,再行数步,洞道渐窄,深邃莫测,唯有灯光摇曳,映照出钟乳石的嶙峋多姿,水滴叮咚,如乐符跳跃,引人步入一个光与影交织的梦幻世界。
赵八洞的魅力,远不止于洞内的幽深与奇美,提及此地,就不得不说起那令人垂涎欲滴的红芽香椿。每年四月初,赵八洞村及周边孟家峪、盆崖片区的香椿都以其独特的香气、鲜嫩的口感吸引食客特意赶来。赵八洞片区出产的红芽香椿以红、香、脆而闻名,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新鲜采摘的红芽香椿,枝壮叶肥,轻轻一掐就嫩得出水,醇香的味道立刻盈满鼻腔,无论凉拌、炒食还是油炸,每一口都是春天的味道。
东八井翠:山水之间的田园梦境
沿普雪路悠然南行,穿越葱郁的群山怀抱,便来到了东八井村。在这片被青山深情拥抱的土地上,满眼的绿色徐徐铺开,每一笔都蕴含着自然的诗意与岁月的静好。山峦层叠,蜿蜒如龙,绿意盎然间,藏着无尽的生机与活力。塘坝之水,宛如镶嵌在山谷间的碧玉,波光粼粼,映照出天光云影,也映照出人心的宁静与平和,站在堤上远眺,绿柳依依,炊烟袅袅,人间烟火与自然美景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田园诗画。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东八井的景致恰如古人笔下所绘,每一幕都是对宁静致远的最好诠释。老房子静默地诉说着往昔,斑驳的绿窗青瓦间,藏着的是对归人的深切期盼与家的温暖。登上九顶山巅,放眼望去,群山连绵,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水墨画中,让人心旷神怡,忘却尘嚣。
石门秘境:古韵悠长的山水桃源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石门村的景色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描写别无二致。石门村四面环山,一条清澈的河流穿村而过,椭圆形的石洞巍然立于村庄入口,形成了独特的山水相依的自然景观。
也许是大山把这里与现代的世界分隔的太远,村中依旧还保持着近乎原始的风貌,石头铺就的小路在岁月的摩擦中变得圆润光亮。村内石屋、石墙、石板路、石桥随处可见,它们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展现出拙朴而厚重的美感。
三角湾景:山水画卷的静谧时光
沿着山路蜿蜒而上,踏入三角湾村,仿佛步入了一幅精心绘制的山水画卷,天地间浑然一色,青山与绿水交织成最动人的景致,每一幕都定格成令人心动的“网红打卡”瞬间。在这里,大自然以它最灵动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画面,鸟儿轻盈掠过天际,鱼儿在水中悠然自得,树叶随风轻舞摇曳,每一丝细微的律动都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与和谐。而当目光转向那静谧的一隅,碧空如洗之下,山峦如黛,静静守护着脚下的碧水,水面如镜,倒映着山的巍峨,两者交相辉映,留下无尽的宁静与深邃。
漫山遍野的树木,如同绿色的织锦,将山峦装扮成一幅精美的屏风,既遮挡了尘世的喧嚣,又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幽远。晴日里,阳光温柔地洒落,三角湾的水面因此更添几分翠绿,那绿色由深及浅,层层递进,宛如大自然最细腻的调色盘,展现出畅游山水间独有的怡然自得与恬淡宁静。
石匣戏声:瀛汶河畔的梆子遗韵
山路悠然通往石匣,这里,蝉鸣交织着林间的静谧,鸟语回应着山峦的深邃,瀛汶河悠悠地自西向东流淌,水声潺潺,犹如天籁,不仅见证了村庄的世代更迭,也滋养了“石匣梆子”这一文化瑰宝的生生不息。
在石匣,比秦长城还久远的齐长城遗址保存完整,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而提及章丘梆子这一璀璨的非遗明珠,在石匣村更是找到了它生命的源泉与传承的土壤,自五百年前发端于此,至今依然响彻云霄,2019年落成的章丘梆子戏曲博物馆,更是以“传承、荟萃、展现”为宗旨,向世人敞开了一扇了解这一古老艺术的大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石匣村都会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盛事——石匣过半年乡村振兴戏剧节。自2019年至2024年,石匣村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乡村振兴戏剧节,戏剧节期间,来自四面八方的戏曲艺术家与爱好者们齐聚一堂,以石匣梆子为主旋律,融合京剧、豫剧、黄梅戏等多种戏曲形式,为观众带来精彩绝伦的演出,让古老的戏曲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漫步村中,向西深入,空气中弥漫着山林特有的清新与木质的芬芳,偶尔一阵诱人的香气袭来,原来是一家家羊汤小馆正热气腾腾地迎接着每一位食客,只需随意挑选一家,便能品尝到那份源自山间、暖至心田的鲜美羊汤。而当你游玩疲惫,不妨前往石匣村的民宿“望野”。在这里,你可以泡上一壶好茶,静享时光的温柔,或是手捧一卷书,任思绪飞扬,亦或是慵懒地躺在床上,白日里看云卷云舒,夜幕下赏繁星点点,让心灵得到最彻底的放松与宁静。
北王印记:红色记忆的不屈精神
北王庄村坐落于官庄街道最南端,以其世代传颂的英雄故事,引领着每一位探访者步入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记忆。在这里,北王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巍然矗立,它不仅是一方土地上的地标,更是心灵深处的一场深刻洗礼。作为区级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北王庄承载着章丘县第一届抗日民主政府的光辉历程以及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去,但那份不屈的精神却如同这片青山屹立不倒。
如今,北王庄以更加生动的方式,让这段历史重焕新生。第一届抗日民主政府、武工队驻地、后勤部旧址,这三处珍贵的旧址,将那段烽火岁月中的英勇与悲壮,细腻而真实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让我们深刻感受到革命队伍与人民群众之间血肉相连、生死相依的深情厚谊。
在官庄,每一步皆风景,每一景皆故事。从古村古韵到田园风光,从非遗传承到红色记忆,在这里,不仅能领略到绝美的自然风光,更能深刻体会到这片土地所承载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历史风情。官庄,期待与您共赴一场难忘的文化之旅。
编辑:刘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