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4:4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天前
作为帝国空军的精锐力量,德国伞兵在早期的空降作战经验中发现,常规步兵单位使用的武器如K98K步、MG34/MG42机和MP38/MP40并不适合空降作战的特殊要求。在克里特战役中,除了士官和军官配MP38/MP40(有效射程100-200米)外,伞兵在落地时只有手和手榴弹。在敌军猛烈火力下,伞兵需要在空投中找到分开投下来的武器,几乎处于挨打状态。因此,为满足空降部队对武器重量轻、火力强的要求,以及简化后勤供应并增强伞兵单兵火力的需求,FG42伞兵步应运而生。
FG42的设计初衷在于满足空降部队的特定需求。空军提出了伞兵步的技术指标:使用7.92×57mm的标准弹,并具备轻机的性能,同时空投体积不超过常规拉栓式步的大小。此外,要求配备10-30发弹匣,能发射榴弹,并具备两脚架、刺刀和光瞄具等附件。然而,由于陆军兵器局正在研制7.92×33毫米的中间型威力弹,拒绝了空军使用7.92×57毫米标准步弹的设计要求。因此,航空部直接邀请了几家武器制造商参与项目,最终选择了莱茵金属公司的设计。在1942年,FG42伞兵步定型并命名为FallschirmjagerGewehr 42(简称FG42)。施坦格对投产的第一批50支样进行了不断改进。
在样试验过程中,FG42遭遇了研制计划面临夭折的危险,然而,莱茵金属公司赠送给航空戈林的一支样改变了这一局面。希特勒对FG42赞赏有加,要求立即进行生产。FG42在1943年夏由克里格霍夫公司投产,第一批5000支FG42投入生产。尽管因材料供应短缺,FG42的机匣由铬镍钢改为铬锰钢,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1944年,FG42产生了最后一种改进型号,称为第Ⅲ型,由于铬锰钢短缺,机匣最后改用冲压钢板制造。由于材料和工艺上的变化以及战场实战使用情况的改进,FG42的型号版本繁多,共计至少3个型号,但空军并未对它们进行命名以便进行区分。
FG42伞兵步的设计初衷在于满足空降部队的特殊需求,但其生产过程却充满挑战。尽管生产进度无法满足军方要求,FG42最终还是在战场上发挥了作用,成为德军伞兵的制式武器之一。然而,因材料供应和设计方案不断修改,FG42的不同型号之间零部件难以互换,这为后勤保障带来了额外的挑战。尽管如此,FG42伞兵步在历史上的地位依然不可忽视,它代表了战争时期武器设计与制造的创新与适应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空降作战中,特别是1941年克里特岛空降战役后,德国空降部队认为装备的轻武器不能满足空降作战的要求。德国伞兵一直装备与步兵单位一样轻武器。空降作战经验表明,其武器都不适合空降作战的特殊要求。德国空军希望增强单兵火力,要求为伞兵设计一种可携带、可选择连发射击模式并且方便空降携带的步,兼顾半自动步与轻机两种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