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17: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12:42
胡绳同志是我们党的理论家,理论兴趣广泛,著述涉及哲学、党史、中国近代史以及时政评论。作为学者,他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是重要的学术贡献之一。胡绳与近代史研究所关系深厚,对研究所的发展极为关注。他与近代史研究所的创始人范文澜、刘大年等老一辈学者关系密切,常有学术往来。胡绳担任近代史所学术委员直到20世纪80年代,并与所内多位学者保持密切联系。例如,1985年胡绳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前,才辞去学术委员头衔。与刘大年关系密切,常相往来,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胡绳与近代史研究所的关系,包括但不限于与范文澜、刘大年等学者的学术讨论、所内学术委员会的参与,以及对近代史研究所发展的关注。
近代史研究所成立于1950年5月,由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范文澜创立。1953年,经毛批准,成立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决定加强历史研究,在中国科学院成立三个历史研究所。近代史所作为其中之一,改称第三所。胡绳和刘大年是历史研究委员会最年轻的成员。从1954年近代史所成立第一届学术委员会起,胡绳一直担任委员,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辞去头衔。他与近代史所名誉所长刘大年关系密切,常有往来。《刘大年存当代学人手札》收录了胡绳给刘大年的信件,内容涉及学术问题讨论,表现出真挚坦率的态度。
1975年,胡绳将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担任领导工作,参加了座谈会。1979年,近代史所创办《近代史研究》杂志,胡绳的文章在创刊号中发表,邀请学术界提供意见。1981年,胡绳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出版,希望得到近代史所学者的批评意见。丁名楠研究员对此书提出许多意见,赞赏胡绳在书中展现的理论深度和高度概括力。胡绳对王来棣的文章表示理解,并与之进行平等的学术讨论,强调学术批评的积极意义。胡绳对其他学者的研究文章也给予明确的赞扬。
1982年,胡绳率团赴美国芝加哥参加学术讨论会,与学者进行正面交锋,促进两岸中国近代史学者的相互了解与学术交流。1986年,北方学术刊物发表贬低林则徐抗英作用的文章,胡绳指示近代史所对此有所作为。近代史所召开学术讨论会,对文章提出批评。胡绳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演讲,强调研究无禁区,并对学者采取保护态度。1990年,近代史所铸范澜铜像,胡绳出席揭幕仪式并发表演讲。胡绳对近代史所的学科结构、人才状况有深入了解,并提出在所内组建当代中国史研究机构的想法。
胡绳对近代史所的工作给予极大支持,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给予的支援最多。胡绳亲自参加研究所召开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并发表演讲,演讲稿无需他人代拟。胡绳还亲自帮助筹办国际学术讨论会,包括筹集资金。1997年,胡绳对《近代史研究》创刊100期表示祝贺,并提出将1919年以前的八十年和以后的三十年视为整体,总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建议。这个建议有助于统一中国近代史学界的认知。胡绳对《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再版的肯定,以及对《追求集》的题签,体现了他对学术进展的积极态度。
胡绳对近代史所有关现代化与阶级斗争的讨论提出批评,认为在撰写中国近代史时,现代化问题不能脱离阶级、阶级斗争的视角。胡绳的批评值得重视,反映了他对近代史研究所期待的系统讨论。胡绳对近代史所的发展提出建议,如组建当代中国史研究机构。胡绳对近代史所的关心,不仅体现在学术讨论与支持上,也体现在对近代史学科结构与人才的观察与思考上。胡绳的逝世对近代史所及学术界是重大损失,他的贡献需要总结和传承。
胡绳(1918年1月11日-2000年11月5日),原名项志逖、笔名蒲韧、卜人、李念青、沈友谷等,中国著名哲学家、近代史专家,祖籍浙江钱塘县,出生于江苏苏州。久经考验的忠诚的主义战士,无产阶级家,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1982年,胡出任党史研究室主任,负责研究党史,并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新《中华人民共和国》。1985年,胡接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1988年起当选为全国政协副。1998年胡绳卸去社科院院长一职,2000年在北京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