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18:2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19:59
真如,梵文bhu^ta-tathata^,在佛教中被理解为宇宙万有的真实本质或初始状态,是揭示真理的关键概念。小乘和大乘佛教对此有不同的阐述。在众多经论中,真如的名称多种多样,如《大般若经》列举了十二种,而《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则提出了六种。《法华玄义》则列出了十三种,如实相、妙有等,各经论对真如的分类和解释也各有异同。
例如,《解深密经》将真如分为七种,如流转真如、清净真如等,《成唯识论》则分为遍行真如、胜流真如等十种,或虚空无为、真如无为等六种。《大乘起信论》分为离言真如和依言真如,后者又分为空真如和不空真如。法藏在《华严经探玄记》中将真如分为一乘和三乘两种,并进一步细分为别教真如、同教真如等。
真如的种类并非实体的多元,而是观察角度的差异。地论家认为第八阿赖耶识是真如的体现,但各家对其性质的理解不一。唯识家认为真如是二空所揭示的真理,超越能熏和所熏的境界。缘起家认为真如在遭遇无明时,虽生灭万法,但不损真如之体,如同风吹水成波,波动不影响水的本质。
在翻译上,真如名称的演变反映了佛教思想的变迁。最初译为‘本无’,后来发展为‘如’,最终确定为‘真如’。不同经论中的真如解释,从缘起法的实相,到大乘中的法如、实相,再到《瑜伽》、《深密》等书中的真如性相和圆成法,都揭示了真如在佛法中的核心地位。
总的来说,真如在佛教中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是法性的真实面貌,它超越相对,体现为平等、无相的特性。修行者通过观照真如,破除执念,实现心性平等,从而达到觉悟的境地。
真如是个佛教术语。一般解释为不变的最高真理或本体。由于佛教各派解释不同,真如的分类也各异。例如《佛地经论》卷七举出一切法真如发挥法空无我、实性无颠倒性等教义,提出两种真如(生空无我、法空无我)、三种真如(善、不善、无记)乃至十种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