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如何教育孩子的得智体能全面人发展》观后感怎么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2:29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21:37

曾经别人总是这样质疑:幼师,不需要什么文化,简直就是小儿科,不就是带着孩子们唱唱跳跳、做做游戏而已,唱的都是儿歌,画画只要画只小猫小兔、跳舞只要伸伸胳膊伸伸腿就可以,幼儿教师就是陪着孩子们一起玩耍,一起生活,心里有一份耐心和爱心也就足够了。当自己真正成为幼儿教师后,时常在想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充满品质的健康生活?如何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无意间我有幸地阅读了杭州市教研员沈颖洁老师编写的《与孩子共成长》一书,书中聚集了沈颖洁老师十来年的教学研究成果,并结合身边实际的教学案例从“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一日活动、基于图画书的早期阅读活动、带有驱动性的科学探索活动、关注社会性发展的主题活动、注重审美的音乐活动”等方面具体深入地阐释了对《纲要》五大领域核心价值的理解,让我收获非凡。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第一章《让孩子的生活更健康》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纲要》中核心健康教育观就是“身心并重”,既要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更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应该把握时机。”幼儿健康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也就是生活方式,从幼儿的生活教育,锻炼、进餐、如厕、睡眠、游戏等一些日常生活中每一个细节中都渗透着健康教育。
《与孩子共成长》直面问题、重在实践。倡导老师们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入手,从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和规律出发,对幼儿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自主”两个字在沈颖洁的教育观中占有重要地位。她强调环境所具有的教育意义,很看重营造“自主、宽松、有序”的氛围,让幼儿获得更自主的发展。她在观察中反思: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过度环节是否合理?也许儿童的真实心理被忽略了;儿童为什么喜欢流连于盥洗室?也许放松的氛围使其有自主交流的*;用威*利诱的方式让儿童就餐是否合适?是否短期目标的实现却让孩子付出了不小的心理代价?是否使得孩子沉积了心理阴影……
教师在为孩子提供充满品质的健康生活时需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让幼儿愉快、安全、健康的成长;二是尊重儿童生活习惯的个别差异;三是关注儿童的情绪反应和情绪体验,给予积极应答。其中还包含,一、幼儿园生活环境的优化。1.要创设富有教育性和生活情趣的环境。2. 接纳不同幼儿的个体差异和情绪。3.调整一日生活的作息与流程。每一个小点都包含案例,在案例中我们可以更有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幼儿园运动环境的优化。1.让晨间锻炼更有挑战。2.关注体育运动中的保育。3.雨天室内体育的开展。这三块内容,沈老师不仅从案例中给予我们提示,让我们用于探索创新,变单一的体育器械到多样化自制器械探索;也教会我们如何做好运动中的保育和安全防范工作以及如何控制运动量;还有雨天如何挖掘空间,进行多元整合为幼儿设计合理的锻炼方法,促进体能发展。
要理解儿童,接纳儿童,尊重儿童——教师有必要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我非常赞赏沈颖洁在前言里写到她的研究过程是“不确定的、非线性的、去模式化的”,因为孩子的生命和成长不是机械的、线性的、单向的、模式化的,如果我们用线性的决定论的思维去面对教育问题,那该有多么笨拙和武断啊!
敏感捕捉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事件,给予幼儿正面、积极的引导,让幼儿在幼儿园感到安全、充实、快乐,帮助他们真正成为“愉快”、“主动”、“大胆”、“不怕困难”的身心和谐发展的幼儿。沈颖洁在书中写道:“聆听童声,解读童心,捕捉幼儿在寻常时刻中思维跳动、情感脉动,用孩子听得懂、看得见、理解得了的方式与之对话,是教师必修的专业能力。但愿每一位幼儿教师都拥有这样的智慧,都能成为一名幼儿教育的明白人。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