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求今年 《德耀中华》获奖人和事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2:27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20:18

王凯王锐
  《兄弟两人用三轮车拉老母亲游遍全国》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也为了满足晕车的母亲的旅游梦想,年近六旬的王凯王锐兄弟俩,自制“感恩号”板车,徒步拉着年近八旬的母亲,先后两次从老家出发,历时近两年的时间,行走共计37000里路,游遍全国,今年还到了。这一路非常辛苦,也非常传奇,他们的举动感动了沿途很多人,他们的旅程也被称为“孝行天下”。
  ————————————————————————————————————————————————————————

  邵帅:12岁,*工艺美院附中学生。
  孝心事迹:邵帅,生于1998年,江苏徐州市人。在邵帅1岁时,他的父母离异,10年后,在北京打拼的母亲邵丹患上了急性髓性白血病。邵帅为了照顾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母亲,在当地教育局办了休学,和姥姥一起来到北京照顾住院的母亲。2010年2月24日,邵帅给母亲邵丹进行骨髓移植手术。*俩的手术进行得非常成功。邵帅捐髓救母、真情反哺的举动,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人。有网友甚至为邵帅编出了“帅十二,献骨髓,此大孝,无人及”的新三字经。
  ————————————————————————————————————————————————————————

  陈秀苗:山西太原市晋源区晋源*事处南街村妇代会主任。数十年如一日,孝敬丈夫前妻父母,而且她对丈夫前妻留下的儿子比对自己的亲生儿子还要好。
  ————————————————————————————————————————————————————————

  魏勇,53岁,北京的哥。
  孝心事迹:常年照顾身患重病的李大妈,母亲心脏手术后需要照顾、父亲瘫痪被送往养老院请护工24小时看护、岳母患结肠癌,可魏勇两口子宁愿雇别人照顾自己的亲爸妈,也要亲自负责着李大妈的生活。获得全国敬老爱老模范称号。 陈光标
  中国裸捐第一人,慈善达人, “5.12”汶川地震陈光标最先率120人工程队赴前线,冒险救起128人,百万现金悉数送灾民玉树地震发生当天,陈光标带着募集2000余万以及西宁购得21台吊机、推土机及挖掘机等救援设备,抵达玉树县开展救援行动,他组织的江苏黄埔抗震救灾民兵连于15日11时左右成功解救玉树县康巴中心小学在地震中被埋的7名小学生。到目前为止陈光标以及在玉树建成了46所希望小学、买了3万套校服、8千个书包,以及数万台电脑,累计捐款捐物达2100万元。
  ————————————————————————————————————————————————————————

  沙拉伊马斯
  61岁 “她的父亲是犹太人,二战时逃到上海”,“她回以色列受到了拉宾的接见”。她通几国语言,能说很多方言。如此身份、如此年龄的沙拉,却有着人们想不到的另一面,在上海和平眼科医院做着一名普通的义工。每天为医院调整秩序,为老人排解忧愁,为病人端茶送水。3年了,无论多忙,她每周二或者周四都要来医院一次,从未间断过。在沙拉的家里,还住着以为年近90的老人,这个老人是沙拉的继父,虽然继父的子女都在上海,生活条件也不错,但是老人却更喜欢住在沙拉这里。沙拉对老人照顾周到,还特意雇了一个保姆专门照顾继父。
  ————————————————————————————————————————————————————————
陈撑位,55岁,陕西省周至县九峰中学音乐老师。家在周至县尚村镇西晋村。
  孝心事迹:陈撑位的父亲陈彦林,是当地有名的皮匠,在陈撑位25岁那年因病去世,母亲60岁以后,先后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老年痴呆症等,陈撑位终日奔波于学校和家庭之间,几十年如一日,细心照料母亲,坚持为母亲唱歌、拉小提琴、讲笑话,陪母亲跳舞。在他的精心照料下,91岁的母亲李玉琴病情渐渐有了好转。如今身体硬朗,行动自如,在当地传为佳话。
  ————————————————————————————————————————————————————————

  白秀珍一家
  七民族和谐大家庭,
  维吾尔、汉、哈萨克、回、俄罗斯、达斡尔、塔塔尔7个民族,45个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20:19

王凯王锐
  《兄弟两人用三轮车拉老母亲游遍全国》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也为了满足晕车的母亲的旅游梦想,年近六旬的王凯王锐兄弟俩,自制“感恩号”板车,徒步拉着年近八旬的母亲,先后两次从老家出发,历时近两年的时间,行走共计37000里路,游遍全国,今年还到了。这一路非常辛苦,也非常传奇,他们的举动感动了沿途很多人,他们的旅程也被称为“孝行天下”。
  ————————————————————————————————————————————————————————

  邵帅:12岁,*工艺美院附中学生。
  孝心事迹:邵帅,生于1998年,江苏徐州市人。在邵帅1岁时,他的父母离异,10年后,在北京打拼的母亲邵丹患上了急性髓性白血病。邵帅为了照顾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母亲,在当地教育局办了休学,和姥姥一起来到北京照顾住院的母亲。2010年2月24日,邵帅给母亲邵丹进行骨髓移植手术。*俩的手术进行得非常成功。邵帅捐髓救母、真情反哺的举动,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人。有网友甚至为邵帅编出了“帅十二,献骨髓,此大孝,无人及”的新三字经。
  ————————————————————————————————————————————————————————

  陈秀苗:山西太原市晋源区晋源*事处南街村妇代会主任。数十年如一日,孝敬丈夫前妻父母,而且她对丈夫前妻留下的儿子比对自己的亲生儿子还要好。
  ————————————————————————————————————————————————————————

  魏勇,53岁,北京的哥。
  孝心事迹:常年照顾身患重病的李大妈,母亲心脏手术后需要照顾、父亲瘫痪被送往养老院请护工24小时看护、岳母患结肠癌,可魏勇两口子宁愿雇别人照顾自己的亲爸妈,也要亲自负责着李大妈的生活。获得全国敬老爱老模范称号。
  ————————————————————————————————————————————————————————

  陈光标
  中国裸捐第一人,慈善达人, “5.12”汶川地震陈光标最先率120人工程队赴前线,冒险救起128人,百万现金悉数送灾民玉树地震发生当天,陈光标带着募集2000余万以及西宁购得21台吊机、推土机及挖掘机等救援设备,抵达玉树县开展救援行动,他组织的江苏黄埔抗震救灾民兵连于15日11时左右成功解救玉树县康巴中心小学在地震中被埋的7名小学生。到目前为止陈光标以及在玉树建成了46所希望小学、买了3万套校服、8千个书包,以及数万台电脑,累计捐款捐物达2100万元。
  ————————————————————————————————————————————————————————

  沙拉伊马斯
  61岁 “她的父亲是犹太人,二战时逃到上海”,“她回以色列受到了拉宾的接见”。她通几国语言,能说很多方言。如此身份、如此年龄的沙拉,却有着人们想不到的另一面,在上海和平眼科医院做着一名普通的义工。每天为医院调整秩序,为老人排解忧愁,为病人端茶送水。3年了,无论多忙,她每周二或者周四都要来医院一次,从未间断过。在沙拉的家里,还住着以为年近90的老人,这个老人是沙拉的继父,虽然继父的子女都在上海,生活条件也不错,但是老人却更喜欢住在沙拉这里。沙拉对老人照顾周到,还特意雇了一个保姆专门照顾继父。
  ————————————————————————————————————————————————————————

  陈撑位,55岁,陕西省周至县九峰中学音乐老师。家在周至县尚村镇西晋村。
  孝心事迹:陈撑位的父亲陈彦林,是当地有名的皮匠,在陈撑位25岁那年因病去世,母亲60岁以后,先后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老年痴呆症等,陈撑位终日奔波于学校和家庭之间,几十年如一日,细心照料母亲,坚持为母亲唱歌、拉小提琴、讲笑话,陪母亲跳舞。在他的精心照料下,91岁的母亲李玉琴病情渐渐有了好转。如今身体硬朗,行动自如,在当地传为佳话。
  ————————————————————————————————————————————————————————

  白秀珍一家
  七民族和谐大家庭,
  维吾尔、汉、哈萨克、回、俄罗斯、达斡尔、塔塔尔7个民族,45个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2011年德耀中华名单及事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20:19

邵春亮,男,汉族,1935年5月生,*党员,大连理工大学电信学院教授、少数民族预科班班主任。

邵春亮1960年从大连理工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86年起担任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班主任,1995年被学校返聘继续从事专业课教学、民族预科班班主任工作至今。16年来,邵春亮在工作岗位上,用慈父般的爱心,甘于奉献的恒心,刻苦钻研业务的事业心,胸怀大局的责任心,以他出色的教学水平以及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600多名本科人才,为边疆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和谐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少数民族预科班是从自治区以及其他5个省、区招收的少数民族学生,先在预科班学习一年高中课程,经考试合格后再升入本科继续学习。这些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文化课基础较差,民族风俗、生活习惯更是千差万别。邵春亮接手这个班后,从学习到日常生活都给予了学生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在这个班主任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他也因此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老爹”,受到了广大学生的信任和爱戴。

不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冬,他总是准时出现在教室,坚持天天跟同学们一起上晚自习;经常特意到清真食堂吃午餐,跟学生们一边吃饭,一边聊天;每逢年节必请同学们来家享用“免费的午餐”;每个新年都给学生们写贺年卡。学生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点什么事情,都愿意跟邵老师讲。许多学生家长也经常找邵老师了解孩子情况,他对每个学生情况都能了如指掌,让家长们十分感动和敬佩。

邵老师不仅对学生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他的专业教学水平也同样出色。为了弥补担任班主任占用的时间,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假期、休息日进行备课、编写教材、撰写论文及相关科研工作,不断充实和提高业务水平。他教的《电路原理》课,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邵春亮有着强烈责任心。他常说:“少数民族地区是祖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好这些地区,关键还得靠少数民族。把这些娃娃培养教育好,将来他们回到民族地区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了让学生们学习好文化课,他总是亲自设计安排教学课程,逐一跟教务处及有关院系沟通。20多年来邵老师所带的学生,都顺利升入了本科。

2005年,邵春亮在大连理工大学电信学院组织的首届“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中,赢得了全院最高票。

200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2009中国教育年度人物。

沈浩,男,汉族,19年5月生,*党员,生前系安徽省财政厅干部、凤阳县小岗村第一*。

2004年2月,沈浩从安徽省财政厅来到了因率先实行大包干而名扬海内外的小岗村,任第一*。当时小岗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300多元。小岗村离县城直线距离二十多公里,却要绕道四十多公里,村庄环境差,领导班子涣散,缺乏战斗力。他到村里后,带着村里的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和“大包干”带头人到大寨、南街村、华西村等名村考察学习,转变思想观念。他带领村民扩大优质葡萄种植面积,带领村民修路、打井、推塘、筑坝,改善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支持来小岗创业的13名大学生建立了双孢菇生产基地。几年来,小岗钢构有限公司、滁州市杨帆医疗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合肥禾味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相继落户小岗,中国改革第一村再次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快车道。

2006年底,沈浩在小岗村任职3年届满,为把沈浩留下来,30年前村民集体按下红手印的故事再次在小岗村发生,小岗人以98颗鲜红的手印挽留沈浩。当组织上征求他的意见时候,他毅然选择留下。6年来,他在小岗村千方百计开发现代农业,发展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发展村级工业。先后引进了GLG集团、瑶海、天下一碗、从玉菜业等工业企业,建成了18公里的小岗快速路,修建了大包干纪念馆,为散居的26户村民集中盖了住宅楼。他在村里设立“教育基金”,对村民孩子考上大学进行奖励。组织开展了“好婆婆、好媳妇、文明示范户”评选,组建了腰鼓队、花鼓表演队;兴建了图书阅览室、文娱活动室、党员活动室和档案馆,每周还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在村民文化广场放起了露天电影。他还多方筹措资金,创建了“4A”级红色旅游景区。2008年,小岗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00元,是2003年的2.87倍,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2000多元。小岗村*副*李梦元说:“他心里装着小岗,一门心思让村子富起来。”

2009年11月6日,沈浩因积劳成疾猝逝于小岗村,年仅46岁。**组织部追授他全国优秀*党员荣誉称号,*安徽*追授他优秀*党员、模范基层干部荣誉称号。沈浩荣获第二届安徽省道德模范、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干部标兵等荣誉称号。

王争艳,女,汉族,1954年12月生,*党员,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医院金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王争艳长期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用拳拳爱心和精湛医术诠释着奉献的涵义。她关心病人的疾苦,视患者为亲人,处处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解患者之所忧。1994年,一名叫吕占奎的乙肝患者,因心梗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情况非常危急,命悬一线。王争艳毫不犹豫,马上对他实施心肺复苏,进行人工呼吸长达半个小时。同事们都为她担心,“你就不怕他把乙肝传染给你吗?”王争艳说:“时间就是生命,抢救病人是第一,当时什么也没想,也来不及想。”

王争艳从医25年来,坚守“让病人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治疗”的理念。病人们送了王争艳一个外号,叫“青霉素医生”。这个外号有两层含义,一是说她看病便宜,二是赞誉她行医干净。曾经有武汉的一家媒体为了调查王争艳“小处方”的真实性,专门抽查了王争艳2008、2009年封存的处方,结果发现,平均值只有55块钱,最小的处方只有两角七分钱。1998年,一对夫妇慕名找到了王争艳,丈夫患有罕见的“亚急性联合变性”疾病,这是一种因营养或维生素缺乏引起的神经性病变,主要影响人体脊髓,它的治疗尚属世界难题,理论上要长期住院才能保住性命。但是患者经济拮据,无法支付高额医疗费用。王争艳详细检查病情后,给他们想了一个办法,遇到紧急情况在医院抢救,脱离危险就回家治疗。10多年来,在王争艳的努力下,这个困难家庭用有限的钱维持着一个罕见疾病患者的生命,维持着一个完整的家。

作为同济医学院毕业的高材生,王争艳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依靠自己的双手和耐心,利用扎实的视、触、叩、听基本功,诊断出仪器都难以查出来的病。她多次放弃高薪岗位,扎根基层,坚守清贫,坚持把给患者治好病作为自己的最大追求,把给基层群众带来健康作为自己做大的快乐。生活并不富裕的她,经常替患者垫付挂号费、药费。但是多年来,却保持着一个纪录:垫出去的钱,从来没有不还的。一次,她替一位伤了脚的农民工兄弟垫了10元钱药费,本没打算让他还。谁知第二天,这位农民工兄弟带着伤痛来还钱,虽然没有华丽的语言,但这代表着一位患者对医生的崇敬之情。

2010年5月,医院委派王争艳到金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任主任。还有7个月就要退休的她,没有任何推辞和犹豫,全身心投入到社区医疗服务工作中。王争艳说,自己是社区居民的家庭医生,要让居民们感受到社区医生带来的便利和好处。居民们慢慢改变了原来只到大医院就医的习惯。王争艳上任10个月,中心的门诊量就增长80%,住院病人翻了两番。

文建明,男,汉族,1963年3月生,*党员,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南镇**。

1981年,文建明从南充农学院毕业后,毅然放弃在城里工作的机会回到农村,一干就是30年。他先后在8个乡镇做过13年**,一直摸爬滚打在农村基层第一线,每到一处都能攻坚破难,开创出风清气正、干群融洽的新局面。2005年,他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前后19次上手术台,但他一如既往地忠于职守、忘我工作,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用爱和信念创造了奇迹。

2003年,文建明刚到城南镇任**。城南镇债务缠身,社会矛盾较突出,上访多,治安差。 “靠个人,只能靠一时;建机制,才能管长远”。他推出“村财镇管”制度,设立镇统管结算中心和会计核算中心,账务直接核算到机关单位和农户,“口袋账”、“包包账”变成了明白账,共追收欠款658万元、追缴违纪经费32万元。至2009年底,镇、村基本无债务。针对上访较多的现象,在全镇推行干部下访寻问题解决机制。镇、村干部每月用一周时间,进村入户寻找问题,对寻回的问题,实行“台账式”管理、“跟踪式”督办和“办结后”公示。啃下积累多年的“硬骨头”后,如今基本上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文建明先后还推出集中办公、阳光操作、分线运作、文明教育、督查督办等九大工作机制,涵盖了乡镇工作大多数方面。这一整套推动农村科学发展与和谐稳定的运行机制,被誉为“城南经验”。

文建明常说:“让群众致富,关心百姓冷暖,是我应尽的责任。”他带领干部群众,结合区位优势,发展葱、蒜苗的“佐料产业”。如今全镇种植葱、蒜苗等“佐料产业”达到5000多亩。他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先后采取“党支部+市场”、“党支部+协会”和“党支部+基地”等模式,引进投资200万元以上的个体私营业主20位,新办个体私营企业130个,建成“农资供销一条街”、“饮食服务一条街”、“建材加工一条街”、“农机钢材一条街”,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城郊特色经济示范带。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2年的2130元,一路飙升到7780元。

2008年,“5·12”特大地震发生时,文建明正在医院接受治疗。他不顾医护人员再三劝阻毅然出院,火速赶回镇上指挥抗震救灾,带领镇干部挨家挨户查险排危。如今,文建明的病情进入了稳定期,创造了让医学专家都感叹的“奇迹”。他说:“只要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奇迹是可能发生的。与其消极等死,不如抓紧时间为老百姓多办几件实事、好事。”

文建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四川省优秀乡镇**、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