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岳阳楼是什么时候建的?岳阳楼有什么历史背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2:16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12-17 16:10

1、东汉末年,孙权的手下大将鲁肃奉命镇守巴丘,操练水军,在洞庭湖接长江的险要地段建筑了巴丘古城。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鲁肃在巴陵山上修筑了阅军楼,用以训练和指挥水师。阅军楼临岸而立,登临可观望洞庭全景,湖中一帆一波皆可尽收眼底,气势非同凡响,这座阅军楼就是岳阳楼的前身。

2、阅军楼在两晋、南北朝时被称为巴陵城楼,到唐朝时期方始称岳阳楼。

3、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滕子京被贬至岳州,当时的岳阳楼已坍塌,滕子京于庆历五年在广大民众的支持下重建了岳阳楼。

4、滕子京重修的岳阳楼,在明崇祯十一年(1639年),毁于战火,翌年重修。清代多次进行修缮。清光绪六年(1880年),知府张德容对岳阳楼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将楼址内迁6丈有余。

5、岳阳楼在1700余年的历史中屡修屡毁又屡毁屡修。几经风雨沧桑,屡毁屡建,有史可查的修葺共30余次.每次重修后,则层檐冰阁,岌颂于其上,文人才士登眺而徘徊;圮毁之时,则波巨浪,冲击于其下,迁客骚人矫首而太息(清朝张德容《重修岳阳楼记》)。

6、至末年,楼身已经破旧不堪。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对岳阳楼极为珍视,多次拨款对岳阳楼进行了维修,还修建了怀甫亭、碑廊,重建了三醉亭和仙梅亭等古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7 18:58

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


要说岳阳楼的历史典故,首先应该说说它的起源。岳阳楼最初并不叫岳阳楼,本是三国时期东吴将领鲁肃为了对抗驻守荆州的蜀国大将关羽在今湖南岳阳市洞庭湖西岸修建的阅兵台,当时称为阅军楼。据相关记载,这座阅导楼就是最早的岳阳楼的原型,因此有人说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中修建年代最早的楼阁。

鲁肃所修建的阅军楼由于年久失修,终遭毁坏,直至唐代重建,其间又有毁败,经历比较坎坷。清光绪五年,官府在岳阳西城墙上阅军楼旧址重建岳阳楼,即为现存岳阳楼。该楼坐东向西,面临洞庭湖,遥见君山。楼平面矩形,正面三间,周围廊,三层三檐,通高近20米。屋顶为四坡盔顶,屋面上凸下凹,为中国现存最大盔顶建筑,覆黄琉璃瓦,翼角高翘。楼前两侧左右与楼品字并列,有三醉亭和仙梅亭作为陪衬。当然我们可以据此说岳阳楼是颇具湖湘特色的历史古建筑。

其次,还要说说岳阳楼的历史沿革。自鲁肃的阅军楼被毁之后,一直未有人予以重建,直至唐代中书令张说被谪戍岳州即今岳阳市的次年即唐开元四年,才有张说在鲁肃的阅军楼旧址上重建了一座楼阁,并由张说根据该楼的地理位置正式定名为岳阳楼,这也是岳阳楼得名的由来。但是这个时候的岳阳楼名头并不很大。

真正让岳阳楼名闻天下的当推北宋滕子京。庆历四年,滕子京受权臣排挤,被贬岳州后,重修了岳阳楼,他还请当时的大文学家范仲淹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其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中外广为传诵。也因此岳阳楼与范仲淹的这篇《岳阳楼记》一起声名远播,千古不朽。 后人还据此衍化出岳阳楼一幅千古名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也可以说是岳阳楼的一段历史佳话。

此外,说到岳阳楼的历史佳话,不得不提到与这篇《岳阳楼记》有关的一段故事。到过岳阳楼的人都知道,该楼的一层和二层大厅中各镶嵌着一块用紫檀木雕刻的《岳阳楼记》。但为什么一个楼里要放两块同样文章的碑刻呢?据说,《岳阳楼记》是清代乾隆年间大书法家张照的手笔,其书法、雕刻加之上乘的木质,堪称世间佳品。后来当地有一位擅长书法的县官,因为想借岳阳楼和范仲淹的这篇文章使自己能够名垂千古,便模仿张照的笔迹,重抄写了一篇《岳阳楼记》,也刻在质地同样的木板上,就连字体的大小、形状也与张照的《岳阳楼记》一模一样。但是刻字匠对县官的这种偷梁换柱的行为极为不满而又不敢违抗,就将其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居”字的一撇故意刻得很细,使其与正常的字区分开。

之后,不明就里的县官把张照的《岳阳楼记》拆下来,换上自己的,然后试图将张照的手书放在船上运往别处藏匿。不料船行至洞庭湖中时,风浪大作,船翻于湖中,张照手书的《岳阳楼记》碑刻落入水中,县官被淹死。在以后洞庭湖的清淤中人们打捞上来了张照的《岳阳楼记》,因其雕刻于很好的木质之上,张照的手书并没有因水泡受到太大的损坏。再加上县官和张照的两块《岳阳楼记》的笔迹太相似了,都可视为书法珍品,所以人们就把真假两块《岳阳楼记》的碑刻同时挂在岳阳楼的一层和二层了。这个传说虽然没有历史记载,但因与岳阳楼有关,也就流传下来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7 20:16

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

要说岳阳楼的历史典故,首先应该说说它的起源。岳阳楼最初并不叫岳阳楼,本是三国时期东吴将领鲁肃为了对抗驻守荆州的蜀国大将关羽在今湖南岳阳市洞庭湖西岸修建的阅兵台,当时称为阅军楼。据相关记载,这座阅导楼就是最早的岳阳楼的原型,因此有人说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中修建年代最早的楼阁。

鲁肃所修建的阅军楼由于年久失修,终遭毁坏,直至唐代重建,其间又有毁败,经历比较坎坷。清光绪五年,官府在岳阳西城墙上阅军楼旧址重建岳阳楼,即为现存岳阳楼。该楼坐东向西,面临洞庭湖,遥见君山。楼平面矩形,正面三间,周围廊,三层三檐,通高近20米。屋顶为四坡盔顶,屋面上凸下凹,为中国现存最大盔顶建筑,覆黄琉璃瓦,翼角高翘。楼前两侧左右与楼品字并列,有三醉亭和仙梅亭作为陪衬。当然我们可以据此说岳阳楼是颇具湖湘特色的历史古建筑。

其次,还要说说岳阳楼的历史沿革。自鲁肃的阅军楼被毁之后,一直未有人予以重建,直至唐代中书令张说被谪戍岳州即今岳阳市的次年即唐开元四年,才有张说在鲁肃的阅军楼旧址上重建了一座楼阁,并由张说根据该楼的地理位置正式定名为岳阳楼,这也是岳阳楼得名的由来。但是这个时候的岳阳楼名头并不很大。

真正让岳阳楼名闻天下的当推北宋滕子京。庆历四年,滕子京受权臣排挤,被贬岳州后,重修了岳阳楼,他还请当时的大文学家范仲淹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其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中外广为传诵。也因此岳阳楼与范仲淹的这篇《岳阳楼记》一起声名远播,千古不朽。 后人还据此衍化出岳阳楼一幅千古名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也可以说是岳阳楼的一段历史佳话。

此外,说到岳阳楼的历史佳话,不得不提到与这篇《岳阳楼记》有关的一段故事。到过岳阳楼的人都知道,该楼的一层和二层大厅中各镶嵌着一块用紫檀木雕刻的《岳阳楼记》。但为什么一个楼里要放两块同样文章的碑刻呢?据说,《岳阳楼记》是清代乾隆年间大书法家张照的手笔,其书法、雕刻加之上乘的木质,堪称世间佳品。后来当地有一位擅长书法的县官,因为想借岳阳楼和范仲淹的这篇文章使自己能够名垂千古,便模仿张照的笔迹,重抄写了一篇《岳阳楼记》,也刻在质地同样的木板上,就连字体的大小、形状也与张照的《岳阳楼记》一模一样。但是刻字匠对县官的这种偷梁换柱的行为极为不满而又不敢违抗,就将其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居”字的一撇故意刻得很细,使其与正常的字区分开。

之后,不明就里的县官把张照的《岳阳楼记》拆下来,换上自己的,然后试图将张照的手书放在船上运往别处藏匿。不料船行至洞庭湖中时,风浪大作,船翻于湖中,张照手书的《岳阳楼记》碑刻落入水中,县官被淹死。在以后洞庭湖的清淤中人们打捞上来了张照的《岳阳楼记》,因其雕刻于很好的木质之上,张照的手书并没有因水泡受到太大的损坏。再加上县官和张照的两块《岳阳楼记》的笔迹太相似了,都可视为书法珍品,所以人们就把真假两块《岳阳楼记》的碑刻同时挂在岳阳楼的一层和二层了。这个传说虽然没有历史记载,但因与岳阳楼有关,也就流传下来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7 21:51

岳阳楼是什么时候建的,说法不一。一般都认为它始建于唐,北宋年间重修和扩建。
岳阳楼的出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9-1052)写了一篇不朽的散文《岳阳楼记》。据说当时巴陵郡守(岳阳在宋时属巴陵郡)滕子京是很有才学的人,在楼落之时,凭栏远眺,不禁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词:“湖水边天,天边水,秋来分澄清。君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59个字写景抒情,很有气势。但是范仲淹应滕子京之请,为岳阳楼作记。写得就更好。《岳阳楼记》共360字,文情并茂,读之感人肺腑。文中许多警句已成为后人处世待人的格言。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更为人所传诵。
但是,滕子京重修的岳阳楼,在明崇祯十一年(1639年),毁于战火,翌年重修。清代多次进行修缮。清光绪六年(1880年),知府张德容对岳阳楼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将楼址内迁6丈有余。后,*多次进行维修,1983年又进行了一次落架重修,把已腐朽的构件,按原件复制更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7 23:42

你好,岳阳楼是什么时候建的岳阳楼有什么历史背景?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岗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楼下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西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1988年一月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8 01:50

ttttttttt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