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在没有养老金制度的古代,普通人老了以后是怎样养老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2:44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0 00:49

“存留养亲”制度从北魏开始,一直延续到清代,是中国古代重视家庭养老和保障家庭养老的一个缩影。对某些犯人进行特赦,以确保家庭养老的实现,这在古代社会是很有必要的。

唐代的家庭养老做得很好。在唐代,社会上普遍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风气,子女不仅要在生活起居上照顾和赡养老人,而且要在精神上保证老人的心情愉悦,当时称之为“色养”。所谓“色养”,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奉养父母时要和颜悦色,不能让老人不开心。所以,不管是一般家庭,还是官宦人家,唐代的老人除了在物质上老有所养,还能笑着养老。在唐代,如果儿媳妇不能“色养”公婆,那就可以成为丈夫休妻的理由。盛唐时期,一位叫李向秀的大臣,就因为妻子未能尽到“色养”公婆的义务而将其休掉。

先秦时期,国家就将养老问题纳入制度,《礼记·王制》规定:“五十异粻,六十宿肉,七十贰膳,八十常珍,九十饮食不离寝。”意即家中50岁的老人吃细粮;60岁的老人吃肉;70岁老人增加辅食;80岁的老人吃饕餮珍馐;90岁的老人需在床前伺候饮食。虽然这套饮食规定在当代看起来非常不科学,但在物质贫乏的年代,最好的美食都供给家中老人享用,体现“孝”为“忠”之基础,统治者以孝治天下的美好观念。

另外,有关减免徭役的*,《礼记》:“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从政。”意即家中有80岁和90岁以上的老人,则儿孙可以相应地减轻徭役。如果长辈有疾病需要有人照护,则儿孙中可有一人不服徭役。

宋朝时,泰州兴化县令陈直著《养老奉亲书》。陈直是古代最优秀的养生专家之一,他从食治之方、医药之法、摄养之道诸方面为如何养好老人开好了“方子”,使孝子们有方可循。元朝时,“敬直老人”、中都总管邹铉又在《养老奉亲书》的基础上增撰《寿亲养老新书》,这两部书成为古代孝老养生治病经典著作。

除了《孝经》与《养老奉亲书》这些理论著作,古代还注意搜集孝子故事在社会大力宣传,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著《孝子传》,中国化的佛教经典亦有《二十四孝押座文》,南宋画家赵子固创作“二十四孝书画合璧”,元代郭居敬编录《二十四孝》,清朝张之洞扩编《百孝图说》,以及《日记故事大全二十四孝》、《女二十四孝》、《男女二十四孝》等劝孝书籍风行社会,尤其是郭居敬编录的《二十四孝》影响深远。在这些孝道榜样人物的影响下,古代孝子曾出不穷,隋唐的英雄好汉秦琼就号称“孝母似专诸,交友赛孟尝”,几乎凡是古代英雄人物,无不打上孝的标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0 00:50

古代普遍寿命就不高,在那个医疗设备低下的时代,说不定根本就没有晚年,而且穷人家的老汉还不是要耕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0 00:50

在没有养老金制度的古代,普通人老了以后,基本上是由自己的子女进行赡养的,古代非常遵守孝道礼仪,一般都是养儿防老。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