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4:5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1 09:59
口诀:惩罚功利前习俗,遵守法规好孩子,契约原则最后述。
“三水平六阶段”品德发展理论:
1、前习俗水平:
①惩罚和服从的道德定向阶段;
②朴素的享乐主义或功利主义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
③人际和谐定向阶段,又称“好孩子”;
④尊重权威和维持社会现有秩序的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⑤社会契约和法律的定向阶段;
⑥普通的道德原则和良心的定向阶段。
其重要意义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对于从道德判断这一角度认识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发展性辅导人员从发展的立场,帮助儿童提高道德认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另外,我们也知道,儿童的品德心理结构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方面(道德意志由于通常可以还原为情感和行动问题,所以根据简约原则,故为三方面)组成的。相对来说,从道德认识着手对学生进行道德的发展性辅导操作性更强一些。
所以,科尔伯格的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对发展性辅导在道德和人格辅导上是一个极大的支持,为辅导人员增添了信心以及指明了一个可以努力的方向。因此,从这些意义上来说,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对发展性辅导乃至整个学校心理辅导、咨询都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1 09:59
科尔伯格三阶段六水平口诀是惩罚功利前习俗,遵守法规好孩子,契约原则最后述,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这一阶段儿童服从于获得奖赏,首先是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其中以“好孩子”为定向。
该水平的特点是:个体还没有内在的道德标准,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他们用来作为道德判断的基准取决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以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为定向,然后是社会契约为定向,最后是阶段是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
阶段1惩罚与服从为定向,个体以行为对自身所产生的后果来决定这种行为的好坏,而不管这种后果对人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阶段2相对功利为定向,这一阶段儿童首先考虑的是,准则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别人的需要,并初步考虑到人与人的关系,但人际关系常被看成是交易的关系,对自己有利的就好,不利的就不好。
水平二习俗水平,该水平的特点是个体能按照家庭、集体或国家的期望和要求去行事,认为这本身就是有价值的,而不大理会这些行为的直接后果。
阶段3以好孩子为定向,这个阶段的儿童以人际关系和谐为导向,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正确与否,主要看他是否为别人所喜爱,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或受别人称赞,这一阶段的学生道德判断是以个人的行为是否被允许为衡量标准。
水平三后习俗水平该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努力在脱离掌握原则的集团或个人的权威,并不把自己和这种集团视为一体,而是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准则。
阶段4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为定向,这一阶段的儿童意识到了普遍的社会秩序,强调服从法律,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持,这阶段学生要求履行自己的义务,并要求别人也去遵守。
阶段5是社会契约为定向,在本阶段,个体开始认识到,法律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由大家商定的,个人看待法律较为灵活,也可以因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
阶段6是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这个阶段儿童有某种抽象的、超越某些刻板的法律条文的、较确定的概念,但是在进行道德行为判断时,并不仅仅受制于这些较明确的法律条文,而是以人生的价值观念为导向,既考虑到适合法律的道德准则,又考虑到未成文的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准则。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1 10:00
三水平六阶段。
一、三水平
1、水平I:处于这一水平的儿童对文化的规则和标记中的善恶是非观念十分敏感,但却是根据行为的实质结果或权利来解释标记的。
2、水平Ⅱ:这时个体已内化现行社会规则,即认为规则是正确的,能顺从现行社会秩序、且有维护这种秩序的内在愿望、行为价值是以遵守规则的经济为依据。
3、水平Ⅲ:在本水平中,道德决策取决于平等社会中全部成员一致认可,的那些权利、价值和原则。
二、六阶段
阶段一:惩罚与服从阶段
阶段二:个人的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易阶段
阶段三:相互性的人际期望、人际关系、人际协调阶段
阶段四:社会制度与良心维系阶段
阶段五:至上的权利、社会契约或权利阶段
阶段六:普遍性伦理原则阶段
道德判断的内容:
所谓对的,便是满足自己或他人的需要,按具体交换原则作公平交易。
(1) 所谓对的,就是遵守会给人带来即时利益的规则。一切能满足自己利益和需求的行为就是对的,对的也就是
公平,一种平等的交换、交易或协定。
(2) 做得对的理由是在既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还必须认可别人也有其权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1 10:00
科尔伯格三阶段六水平口诀如下: